半夜三更
半夜三更 > 医生:我都快入土了,系统你才来 > 第678章 许秋!翻不过去的大山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78章 许秋!翻不过去的大山!

  这一次,许秋的评分更快了。

  “颈横动脉穿支区误伤,有大出血风险。十分。

  “神经外膜损伤严重,十分。

  “淋巴管危险区遗漏了十二毫米,偏差较大,还有部分区域直接脱离纵向走形,十分。

  “……”

  许秋一项项算下来。

  申昆仑听着听着,表情有点变了,他咽了下口水道:“咱这是加分制,还是减分制?”

  这话一出,许秋还没开口,旁边的赖光圳差点就笑岔气了。

  他乐呵道:“申主任你开什么玩笑。光是许秋喊出来的‘十分’,就有六七十分了,难不成你的成绩能追上林柏舟主任?”

  林柏舟推了推眼镜,看向申昆仑的目光充满了怀疑。

  而此时,申昆仑脸都白了,道:“我总不能只有三四十分?!”

  这踏马……太离谱了。

  都是跟着许秋学的,怎么差距能这么大!

  而这时,许秋也计算出了最后的成绩。

  他随手收起了表格,平静地道:“申主任,二十七分。”

  “???”

  申昆仑人都傻了。

  啊?

  连三四十分都没有!

  这一刻,他突然有点怀疑人生。

  而台下的众多神外医生也在这一瞬间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碎掉了。

  丸辣!

  连申昆仑都只有二十七分。

  他们要是想要投身《技术要点》的学习,还没有许秋的指导,怕是能被扣出一个负分来!

  “许医生呢?”

  突然,寂静的大礼堂内再次响起了声音。

  众人一寂,旋即所有人的目光都唰地看向了许秋。

  对!

  许秋的成绩还没公布!

  不过这会儿众人就有点迟疑了。

  总不能许秋自己给自己打分?

  此时,台上。

  许秋取出了一份表格,递给了赖光圳,道:“赖主任,按照我的程序来给我评分?”

  “其实许医生你自己评分,我们也是信得过的……”

  话虽然这么说,但赖光圳一把就抢过了表格,赶紧就来到了许秋的考核台前。

  范鑫、林柏舟等人也是把脑袋凑了过去。

  片刻后,惊叹声此起彼伏地传开了。

  “我靠,这定位点分毫不差,命中十环!”

  “全找对了,而且压根看不到损伤的外膜和血管!”

  “淋巴管危险区标记得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……”

  众人盯着模拟上肢,不断地咽口水。

  他们现在是真的目瞪口呆了。

  哪怕是努力想要找出扣分点,他们也挑不出任何刺来。

  “这咋办?”赖光圳有点懵。

  范鑫眼神也有些发愣,听到这话反应了过来,道:“还能咋办,直接满分啊。”

  “满分……对,只有满分了。”

  赖光圳手指有点颤抖。

  给出了最终的分数。

  而这个成绩一出,全场已经是寂静无声。

  他们知道许秋的颈七互换术强的不行。

  但一直没有概念。

  然而此刻,终于看到了那血淋淋的事实!

  在场的人其实都能从这群医生中找到比较。

  十九个地级市的外院医生,远远地弱于如今的申昆仑。

  而申昆仑远远地弱于第三梯队的进修教授们。

  第三梯队的教授,又弱于林柏舟、苏明珏二人。

  这两个人,又和赖光圳、范鑫存在差距。

  这两人大概就是神经外科领域塔尖的存在了。

  但许秋却不在这个评价体系中……即便是跟赖光圳两人相比,许秋的领先幅度也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!

  许秋一人就是一个断层式的梯队!

  一座翻不过去的大山!

  ……

  而随着“神经解剖盲评”的落幕,下一轮基础考核接踵而至。

  这一次是显微吻合精度考核。

  内容形式很简单。

  依然是十分钟。

  考察的是神经束膜缝合。

  在规定的时间内,完成越多针数的缝合,成绩越高。

  当然,如果达到了极限的“8针束膜缝合”,则以完成的时间来进行排名。

  五分钟完成“8针束膜缝合”,则比八分钟完成拿到更高的分数。

  当然,不是缝完就完事了。

  后续还要通过流体压力测试。

  在注水压力达到150mmHg不发生渗漏。

  说得直白一点,这一轮的考核就像是缝合气球。

  谁能在十分钟内先缝合到第八针,并且后续往气球内注水、不会漏水,那就是谁赢!

  而一旦漏水,就意味着吻合失败,直接拿零分。

  这一场比赛,依然是没什么悬念的碾压。

  许秋本就擅长神经束膜缝合。

  而且做颈七互换术时,八针束膜缝合本就是家常便饭。

  因而在他手里,五分钟的工夫,所有操作就已经完成了。

  而对于赖光圳等人来说,这一步就显得颇为艰难了。

  想要在狭小的颈七神经根束膜上做八针缝合,比芝麻上面雕花还要难。

  既考验微操,还考验自身对显微器械的掌控能力。

  因而,最后当时间来到第十分钟时,仍然没有第二个人完成八针缝合!

  许秋依然是断层第一,五分钟八针缝合,注水无渗漏。

  而这一次第二名就变成了赖光圳。

  他十分钟内完成了七针缝合。

  第三名范鑫,同样是七针缝合,但完成度、张力控制、针距和边距的控制都弱于赖光圳。

  第四,依然是擅长显微精密操作的林柏舟守着。

  不过苏明珏就掉到第八名了。

  他虽然擅长复杂脑血管搭桥,但这跟束膜缝合比起来,已经算是“粗糙”的大手术了。

  而且由于长期做搭桥,苏明珏更习惯借助导航系统辅助手术。

  此时到了比拼纯粹的缝合技艺的时候,自然要落后不少。

  而这场考核,仍然没有人犯大错误,最低分的医生也完成了两针。

  这个成绩已经能让许秋满意了。

  毕竟若是之前的临医,即便是让申昆仑上,恐怕想要做到无渗漏都难,更别提在束膜缝合的压力下再完成多针缝合了。

 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特训,临医内除了许秋外成绩最好的申昆仑,也已经能缝合三针半。

  之所以说三针半,原因在于申昆仑没有控制好间距。

  导致最后一针不得和上一针挤在一块,这种多针缝合意义不大,但也不能说完全没用。

  因而最后多算了半针。

  ……

 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,许秋开始了密集的考核。

  好在之后的项目,大多是短而密的内容。

  很多考察五分钟内就能搞定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5141e448d.xyz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5141e448d.xyz
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 『加入书签』